目 次前 言 ................................................................................................................................................................. ii1 適用范圍 ........................................................................................................................................................12 規范性引用文件.............................................................................................................................................13 術語和定義 ....................................................................................................................................................14 自行監測的一般要求.....................................................................................................................................25 監測方案制定.................................................................................................................................................26 信息記錄和報告.............................................................................................................................................47 其他 ................................................................................................................................................................5HJ 1206—2021ii前 言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排污許可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指導和規范人造板工業排污單位自行監測工作,制定本標準。本標準規定了人造板工業排污單位自行監測的一般要求、監測方案制定、信息記錄和報告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本標準為首次發布。本標準由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法規與標準司組織制訂。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天津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河北省邢臺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本標準生態環境部 2021 年 11 月 13 日批準。本標準自 2022 年 1 月 1 日起實施。本標準由生態環境部解釋。HJ 1206—20211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人造板工業1 適用范圍本標準規定了人造板工業排污單位自行監測的一般要求、監測方案制定、信息記錄和報告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本標準適用于人造板工業排污單位在生產運行階段對其排放的水、氣污染物,噪聲以及對其周邊環境質量影響開展自行監測。自備火力發電機組(廠)、配套動力鍋爐的自行監測要求按照 HJ 820 執行。2 規范性引用文件本標準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條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標準。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標準。HJ 2.2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HJ 2.3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表水環境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 164 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 194 環境空氣質量手工監測技術規范HJ 442.8 近岸海域環境監測技術規范 第八部分 直排海污染源及對近岸海域水環境影響監測HJ 610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下水環境HJ 664 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布設技術規范(試行)HJ 819 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總則HJ 820 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火力發電及鍋爐《國家危險廢物名錄》3 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3.1人造板工業 wood-based panel industry生產以木材或非木材植物纖維材料為主要原料,加工成各種材料單元,施加(或不施加)膠黏劑和其他添加劑,制成的板材或成型制品的工業企業。主要包括生產膠合板、纖維板、刨花板及其他人造板產品的工業企業。3.2纖維板 fiberboard將木(竹)材或其他植物纖維原料分離成纖維,利用纖維之間的交織及其自身固有的粘結物質,或HJ 1206—20212者施加膠黏劑,在加熱和(或)加壓條件下制成的板材。3.3刨花板 particleboard將木(竹)材或其他植物纖維原料加工成刨花(或碎料),施加膠黏劑(和其他添加劑),組坯成型并經熱壓而成的一類人造板材。3.4膠合板 plywood由單板構成的多層材料,通常按相鄰層單板的紋理方向大致垂直組坯膠合而成的板材。3.5其他人造板 other wood-based panels除膠合板、刨花板、纖維板之外的人造板,主要包括細木工板、指接集成材等其他各類人造板。3.6揮發性有機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參與大氣光化學反應的有機化合物,或者根據有關規定確定的有機化合物。在表征 VOCs 總體排放情況時,根據行業特征和環境管理要求,可采用總揮發性有機物(以 TVOC表示)、非甲烷總烴(以 NMHC 表示)作為污染物控制項目。4 自行監測的一般要求排污單位應查清本單位的污染源、污染物指標及潛在的環境影響,制定監測方案,設置和維護監測設施,按照監測方案開展自行監測,做好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記錄和保存監測數據,依法向社會公開監測結果。5 監測方案制定5.1 廢水排放監測5.1.1 監測點位所有人造板工業排污單位均應在廢水總排放口設置監測點位。5.1.2 監測指標及監測頻次人造板工業排污單位廢水排放監測點位、監測指標及最低監測頻次按照表 1 執行。表 1 廢水排放監測點位、監測指標及最低監測頻次監測點位 排污單位 監測指標 監測頻次直接排放 間接排放廢水總排放口重點排污單位流量、pH 值、化學需氧量、氨氮 自動監測總磷、總氮、懸浮物、五日生化需氧量、色度、甲醛 季度 半年非重點排污單位流量、pH 值、化學需氧量、氨氮 季度總磷、總氮、懸浮物、五日生化需氧量、色度、甲醛 半年 年注:設區的市級及以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明確要求安裝自動監測設備的污染物項目,應采取自動監測。HJ 1206—202135.2 廢氣排放監測5.2.1 有組織廢氣排放監測人造板工業排污單位有組織廢氣排放監測點位、監測指標及最低監測頻次按照表 2 執行。表 2 有組織廢氣排放監測點位、監測指標及最低監測頻次人造板種類 廢氣主要產生環節 監測點位 監測指標監測頻次重點排污單位非重點排污單位纖維板纖維干燥工段 排氣筒顆粒物、氮氧化物、非甲烷總烴 自動監測 半年甲醛 季度 半年熱壓、鋪裝工段 排氣筒 顆粒物、非甲烷總烴、甲醛 年砂光、鋸切、分選工段排氣筒 顆粒物 年刨花板刨花干燥工段 排氣筒 顆粒物、氮氧化物、非甲烷總烴 自動監測 半年熱壓、鋪裝工段 排氣筒 非甲烷總烴、顆粒物、甲醛 年砂光、鋸切、分選工段排氣筒 顆粒物 年膠合板及其他人造板單板/鋸材干燥、熱壓工段排氣筒 非甲烷總烴 年砂光、鋸切、分選工段排氣筒 顆粒物 年注 1:廢氣監測應按照相應監測分析方法、技術規范同步監測廢氣參數。注 2:設區的市級及以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明確要求安裝自動監測設備的污染物項目,應采取自動監測。5.2.2 無組織廢氣排放監測人造板工業排污單位無組織廢氣排放監測點位、監測指標及最低監測頻次按照表 3 執行。表 3 無組織廢氣排放監測點位、監測指標及最低監測頻次廢氣主要產生環節 監測點位 監測指標 監測頻次調(施)膠及其它逸散工段 廠界 甲醛、非甲烷總烴 年注:無組織廢氣排放監測應同步監測氣象參數。5.3 廠界環境噪聲監測5.3.1 廠界環境噪聲監測點位設置應遵循 HJ 819 中的原則,主要考慮風機、削片機、刨片機、熱壓機、裁剪機等機械設備在廠區內的分布情況和周邊環境敏感點的位置。5.3.2 廠界環境噪聲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晝、夜間噪聲監測,監測指標為等效連續 A 聲級,夜間有頻發、偶發噪聲影響時同時測量頻發、偶發最大聲級。夜間不生產的可不開展夜間噪聲監測,周邊有敏感點的,應提高監測頻次。5.4 周邊環境質量影響監測5.4.1 法律法規等有明確要求的,按要求開展周邊環境質量影響監測;排污單位應對周邊環境空氣中HJ 1206—20214甲醛開展監測,最低監測頻次為年。5.4.2 無明確要求的,若排污單位認為有必要,可對周邊地表水、海水和環境空氣開展監測。對于廢水直接排入地表水、海水的排污單位,可參照 HJ 2.3、HJ/T 91、HJ 442.8 設置監測斷面和監測點位;開展環境空氣、地下水監測的排污單位,可參照 HJ 2.2、HJ 194、HJ 664、HJ 164、HJ 610 要求設置監測點位。5.5 其他要求5.5.1 除表 1~表 3 中的污染物指標外,5.5.1.1 和 5.5.1.2 中的污染物指標也應納入監測指標范圍,并參照表 1~表 3 和 HJ 819 確定監測頻次。5.5.1.1 排污許可證、所執行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及其批復〔僅限 2015 年1 月 1 日(含)后取得環境影響評價批復的排污單位〕、相關生態環境管理規定明確要求的污染物指標。5.5.1.2 排污單位根據生產過程的原輔用料、生產工藝、中間及最終產品類型、監測結果確定實際排放的,在有毒有害污染物或優先控制化學品相關名錄中的污染物指標,或其他有毒污染物指標。5.5.2 各指標的監測頻次在滿足本標準的基礎上,可根據 HJ 819 中監測頻次的確定原則提高監測頻次。5.5.3 重點排污單位依法依規應當按照本標準要求安裝使用自動監測設備,非重點排污單位不作強制性要求,相應點位、指標的監測頻次參照本標準確定。5.5.4 采樣方法、監測分析方法、監測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等按照 HJ 819 執行。5.5.5 監測方案的描述、變更按照 HJ 819 執行。6 信息記錄和報告6.1 信息記錄6.1.1 監測信息記錄手工監測記錄和自動監測運維記錄按照 HJ 819 執行。排污單位對自動監測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負責,發現數據傳輸異常應當及時報告,并參照自動監測數據異常標記規則執行。6.1.2 生產和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狀況信息記錄6.1.2.1 一般規定排污單位應詳細記錄生產及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狀況,日常生產中應參照 6.1.2.2~6.1.2.4 記錄相關信息,并整理成臺賬保存備查。6.1.2.2 生產運行狀況記錄按日(或批次)分生產線記錄原輔料用量及產量:取水量,主要原輔用料(木材、膠黏劑、固化劑、緩沖劑、防水劑等)使用量等。原輔用料中有毒有害成分比例按批次進行記錄。6.1.2.3 廢水處理運行狀況記錄按班次(或批次)記錄廢水處理量、廢水排放量、綜合污泥產生量(記錄含水率)、廢水處理使用的藥劑名稱及用量、鼓風機用電量等;記錄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故障及維護情況。HJ 1206—202156.1.2.4 廢氣處理運行狀況記錄按班次(或批次)記錄廢氣處理使用的藥劑等耗材名稱及用量;記錄廢氣處理設施運行參數、故障及維護情況等。6.1.3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記錄記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產生、貯存、轉移、利用和處置情況,并通過全國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進行填報。原料或輔助工序中產生的其他危險廢物的情況也應記錄。危險廢物按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或國家規定的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和鑒別方法認定。6.2 信息報告、應急報告和信息公開按照 HJ 819 的規定執行。7 其他排污單位應如實記錄手工監測期間的工況(包括生產負荷、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情況等),確保監測數據具有代表性。自動監測期間的工況標記,按照本行業工況標記規則執行。本標準未規定的內容,按照 HJ 819 執行。